?
“原來小小的▆米粒,需要那麽長時間才能成熟”“稻米原來〓是農民伯伯彎著腰把稻秧一根根◆插下去長成的,雖然現在是用機器播種,但也非常卐不易……”9日,寧夏銀川市二十一◤小學一校七群的師生,在寧夏⊙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,以“糧食變變變”為主題上了○特殊的一課。
校群組織的項目學習,是※銀川市二十一小學的特色教學模式,學校把不同年級的學生混合組成一個校群,幫助學生拓展課本之外的知識,本學期該校一校七群的項目學習就是“節約糧食”。
整理秧田、浸種、播種、耕田、插秧、田間管理(治蟲、治病、施肥)、收割、晾曬、分谷、去谷殼成大米、包裝、運輸、儲存保管……孩子們通過實地觀看,並聆聽老師的講解,真切感受到餐桌上一粒米的來之不易,增進了不少關於糧食的知識。
“孩子們在田野裏上了一堂生動的糧食課,對節約糧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,懂得了‘粒粒皆辛苦’的不易。”二年級五班班▓主任徐傑老師說,午餐時,孩子們不≡僅自己盛飯,而且都很積極地實踐了“光盤行動”。